首页

惠奈酱ts

时间:2025-05-30 01:00:45 作者:中国国防部奉劝美方停止在台湾问题上拱火滋事 浏览量:60969

  喝完瓶装水,把塑料瓶丢进可回收垃圾箱已是多数人的习惯。那么,被回收的瓶子去了哪里?7月23日,在福建泉州晋江市,记者见证了一个塑料瓶的绿色低碳旅程。

  晋江港益新材料集团港益纤维制品有限公司,一大早,10米长的挂车就停在了厂门口,车上满载着废弃塑料瓶挤压打包成的“瓶砖”。“这些长方体每块长1.5米,宽和高近1米,每天有200吨瓶砖运到这里。”港益集团总经理蔡金钟说。

  记者随运输车来到瓶片车间,只见巨大的瓶砖被拆开,五颜六色的塑料瓶进入生产线。生产线上,剥标机挤压、摩擦,将瓶子上的标签剥离,瓶子随后进入分选机。分选机自动将瓶子按蓝色、白色、绿色和杂色分类。分类后,瓶体进入高速旋转的破碎机,破碎机刀片将瓶子连盖一起切成了碎片。

  紧接着,碎片进入清洗机清洗、消毒、烘干。神奇的是,清洗环节,利用密度不同的原理,顺便就将瓶身碎片和瓶盖碎片分离了。瓶身碎片就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料。

  “以前这些都是靠人工,不仅慢,能耗、水耗也高。”蔡金钟说,那时,将1吨瓶子处理成瓶片需用新水1.5吨、电270千瓦时,生产线上需要75名工人。“一开始这一行有很多小、散、乱的企业,不做污水处理,成本就低。”蔡金钟说。

 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一批“散乱污”企业得到治理。“很多不规范的企业关停了,留下来的企业必须更加注重环保。可以说,生态环保领域的改革,推动着整个行业在进步。”蔡金钟说。

  说话间,瓶片被送到涤纶车间,在圆柱形的巨大转鼓里进一步干燥,然后被加热挤压成熔体,输入纺丝机,变成鱼线一样细的透明纤维,再经过牵伸、卷曲、定型,最后根据需要被切成不同长度的涤纶短纤。这种再生纤维供其他企业用于鞋用无纺布、汽车内饰等的生产,受到不少知名品牌欢迎。

  日常生活中,人们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“新时尚”,让各式各样的废旧塑料瓶,就这样奇妙地变成一团团纤维,加入了绿色化生产的大循环,又回到我们的生活中。“瓶盖可以卖给别的企业加工成安全网,标签可以加工成拖鞋填充物。一个塑料瓶,全都用上了。”蔡金钟说。

  20多年前,蔡金钟和丈夫创业办公司,涉足鞋用无纺布行业。后来,开始以瓶片等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;2016年引进整瓶清洗线开始生产瓶片,将产业链进一步向上游延伸。从摸索着创业,到拿下鞋材用无纺布的“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”,蔡金钟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获得感。

  科技进步给港益集团注入发展新动能。在晋江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牵线搭桥下,港益纤维与有关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,研发新产品、新工艺。经三次技术升级,整瓶清洗线实现自动化。蔡金钟说:“如今,把瓶子变成瓶片,水电费都省了一半,人工省了2/3。”

  作为再生纤维重点企业,港益集团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、高新技术企业,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。去年,集团共利用废塑料瓶约27亿个、废布边角料4万多吨,生产涤纶短纤约10万吨。

 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晋江市出台《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若干措施》。泉州市委常委、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说,全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

  面对未来,蔡金钟充满信心:“国家重视绿色低碳发展,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,再生资源行业未来一定会更好。”

  来源:人民日报 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丘成桐捐赠支持清华大学数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

在悠扬的中国古典音乐中,20多名中意两国青年身着汉服登场。他们或手持团扇,或翻阅书卷,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古典与灵动。观众纷纷举起手机,记录下精彩的瞬间。除汉服展示外,现场还举行了舞龙舞狮和武术等表演,赢得阵阵喝彩。

中安时评: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

如何平衡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绿色能源广泛利用的双重需求?业内将目光投向了储能行业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此前曾表示,在国家储能新政引导下,中国储能行业将迎来爆发期,预计2025年风电+光伏发电量占全年社会用电量18%左右,储能市场将突破100GWh(亿瓦时)。

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

比如,“功勋章上有你的一半”。9月30日,杭州亚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,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绩成为了“亚洲新飞人”。万众瞩目下,谢震业身披国旗来到妻子陆敏佳面前,与她紧紧相拥。温情时刻,赛场上响起《我们都一样》,谢震业说:“这首歌是送给你的。”

(寻味中华 | 文博)元代蓝莲盏:比金杯银盏更珍稀

拉萨2月20日电 (德吉 永拉 邓巴)近日,西藏林芝市米林市邦仲联村迎来了一项新的产业——贝母种植,这一举措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增收渠道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多彩贵州·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英国巡展开幕

长沙3月1日电(向一鹏)3月1日,长沙举行2024年物流通道供需见面会,近300家生产型、贸易型、供应链企业参与。活动现场,蓝思科技、中联重科等20余家企业代表进行现场签约,签订项目23个,供需双方合作规模达430亿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